唐宋名家词选

后记

龙榆生

  “词”是经过音乐陶冶的文学语言,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形式,是要受声律约束的,所以一般把做词都叫做“倚声填词”。

  词的发生和发展,是和以来所有燕乐杂曲分不开的。在《旧唐书》卷三十音乐志上说起过:“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我们知道,以来,就有了许多外来音乐,不断地从各方面输入;到了代,由于长期南北分裂的局面重归统一,这外来音乐和民间歌曲结合起来,在中国乐坛上放射出异样的光辉,从而打开两代“倚声填词”的风气。这种综合古今外而富于创造性的新兴歌曲,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大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那时的诗人们,也都以自己的诗篇能够被乐家们所采用,配上流行的曲调,给姑娘们去演唱,引为莫大的荣宠。最初他们还是不肯牺牲个人运用惯了的五、七言诗体,来迁就“曲拍”;只是任凭乐家的摆布,添上许多“泛声”,勉强凑合着来唱。但是后来诗人们终于敌不过时代风气的激荡,也就只好按谱填词,于是“依曲拍为句”的长短句歌词,就逐渐地盛行起来了。

  五代之乱,整个社会经济日趋萎缩,因而影响及于这新兴词体的幼苗,不能够很迅速地茁壮成长。只有西蜀南唐,获得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这歌词种子,也就在这两个地方生起根来,以至开花、结子,再散播到各地方去。

  到了朝,北宋汴京开封),南宋临安杭州),是那时的政治中心,加上商业中心的扬州,都给这种新兴歌曲以发展滋长的有利条件。词到北宋后期,早就发展到了高峰,而渐渐脱离音乐,作为文人用以抒情的新兴诗体了。

  在这四五百年中,这新兴形式,经过长期的陶冶提炼和无数作家的创造经营,因之在严格的声律约束中,把它琢磨成“渐近自然”的格局。就是后来它已脱离了音乐而变为“长短不葺之诗”,我们把它朗诵起来,依然会感觉到每一个词调的声音节奏,都有它的特殊情趣。

  词一经和音乐脱离关系,就不复可歌了。南北曲次第兴起,跟着产生另外一种新的曲词;但是它的格局,依然是沿着“倚声填词”的道路向前进展。这“倚声填词”的办法,一直应用了一千多年,所有戏曲里面的唱词,也都不能例外。我们要想在伟大祖国的文学遗产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尤其是歌词和戏曲方面,把来作为“推陈出新”的借鉴,那么,对歌词的深入了解,是有其必要的。

  我这选本,原是在前暨南大学国文系用来教课的。嗣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经过几次的重印,足有二十多年了。这次得着修订再版的机会,作了不少的增删。只因时间精力的限制和参考图书的不够完备,缺点还是很多的,希望读者们不断予以纠正。

  龙榆生

  一九五五年一月六日,上海

《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
听琴斋主人制作(更新于二零二四年四月十三日)
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longyusheng.org粤ICP备15040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