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史

一(本书的创作时间及其特色)

钱鸿瑛

  按:原文分四节,以“一”、“二”、“三”、“四”标出。为方便检索阅读,本电子版在每节编号后添加该节的内容概述,以括号括起。

  中国之有文学史著作,肇始于宣统二年(1910)6 月初版的林传甲《中国文学史》。该书原为京师大学堂所编讲义之定本。另有黄人著《中国文学史》,系作者任教苏州东吴大学时所编之教材,书未流传,估计与著同时期。以上都属于通史。“五四”以后,文运高涨,又不断有文学断代史和分类史问世。前者如刘师培《中古文学史》(1920 年初版),后者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923 年 12 月初版上卷,1924 年 6 月初版下卷),都是著名于世的。有关韵文方面的,最早则为陈钟凡《中国韵文通论》(1927 年初版)。所谓韵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泛指用韵的文体,如歌谣、辞赋、诗、词、曲甚至有韵的颂、赞、箴、铭等都是。著论述的韵文,包括诗、词、曲、赋各类。自《诗经》起,接着为《楚辞》《诗》《骚》之比较、六朝赋、乐府诗、古诗、人近体诗、五代及两词、以来南北曲,共九章。其后有梁启勋之《中国韵文概论》,约于 1937 至 1938 年间出版。全书共分九大类目:首为总论,其次是骚、赋、骈文、律赋、诗、乐府、词、曲等,各类不另分节题。

  龙沐勋先生所著《中国韵文史》,迟于著《通论》,早于著《概论》,1934 年 8 月初版,1935 年 5 月再版。这是迄今为止最早而仅有的《中国韵文史》。龙沐勋,字榆生,别号忍寒居士,以字行,江西万载人;生于 1902 年,病逝于 1966 年;二十世纪中国词学宗师之一,长于论述,敏于词作。他 1929 年开始撰写词学论文,一变以往词界评点论词的形式,推进了当时词学研究的学科建设。他对词的起源和发展、词的创作、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对全部词史作了研究,重点为词。所著《唐宋词格律》、《词曲概论》、《词学十讲》、《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书,深受词学界重视。其《唐宋名家词选》,自 1934 年 12 月开明书店初版后,一而再、再而三被重版,至今在广大读者中影响深远。

  《中国韵文史》为龙榆生先生最早问世之专著。本书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之一种。书中对“韵文”的选取和两书略有不同;对“‘不歌而诵’之赋,与后来之骈文,概不述及”。“杂剧、传奇,有唱、有白,非全部乐歌,当别著《中国戏曲史》,兹亦从略”。取的是“以一种体制之初起与音乐发生密切关系者为主”。本书“注重体裁之发展与流变,于作家行谊,多从省略”。此外,“稍详于词曲,而略于诗歌”。这对当时“行世《文学史》,颇寓‘补偏’之意”(《编辑凡例》)。总之,这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书。全书分诗歌、词曲上下两篇。上篇以《诗三百篇》、《楚辞》、乐府诗、五七言古近体诗、诗等为一系;下篇以词曲因音乐而兴起、令词慢词之发展、正宗词派之建立、豪放词派在朝之发展、南北小令套曲之兴起、代散曲作家之盛、词之就衰、词之复盛、散曲之衰敝、词之结局等为一系。全书偏重于下篇词曲。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文学史领域中,诗歌从来是古典文学的主流。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诗、词,真可谓群星灿烂、佳作如林。要在不长的篇幅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论述其发展流变的过程,殊属不易,不仅要掌握大量史料,更重要的是须具有史识。龙榆生先生幼年就熟读经史、《文选》、诗,青年时期在厦门集美任教,又阅读了大量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书籍,还浏览外国文学并学习外语,这就培养了他区有同时代一般研治诗词学所不及的敏锐思辨能力和广阔的视野。例如第一章“四言诗之发展与《三百篇》之结集”,开头云:“诗歌伴音乐舞蹈而俱生,为人类发抒情感之利器;世界各民族,其文学发展之程序,盖未有早于诗歌者。”寥寥数言,看似简单,实已涉及艺术人类学和外国文学,具有一种宏观的眼光,在当时是很不易的。

《中国韵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二年版。
听琴斋主人制作(更新于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
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longyusheng.org粤ICP备15040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