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按:原文于 1944 年 6 月 2 日(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写成,先生其时四十三岁,载于《求是》杂志一卷四号(同年 6 月 15 日出版),另有《补记》追述萧友梅事及《忍寒漫录》一则。此前已有《乐坛怀旧录》刊于《求是》一卷二号(同年 4 月 15 日,怀念萧友梅)。本电子版乃根据龙榆生先生手稿重新录入而成。原文未分节,电子版为阅读方便,将原文分成三小节,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上次记萧先生事,对他的平生经历,非常简略。最近从戚粹真夫人处,得着萧友梅先生传,知道他是广东中山县人,幼随父住澳门,十八岁就到日本留学,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习教育学,并在东京音乐学校学钢琴。那时,孙中山先生也在东京,他曾与共起居,加入了同盟会。民国成立,他做过总统府秘书。后由北京教育部派往德国,入莱比锡国立音乐院,专攻音乐理论,又在大学研究教育,以民国五年,得哲学博士学位,继又转入柏林大学及私立星氏音乐院研究。因为欧战道阻,延到九年方得归国。先后任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国立女子大学音乐科主任,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主任。十六年十一月,奉大学院院长蔡孑民先生命,创办国立音乐院于上海,直到他的去世,凡任职十三年零两个月。他生于西历一八八四年一月七日,殁于一九四○年二月[1]卅一日。著有《普通乐学》、《和声学》、《曲体学》、《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舞曲》、《钢琴教科书》、《风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及德文《中国古代乐器考》。摘要补记在这里,以供留心近代音乐教育者的参证。
三十三年六月二日
[1]:原手稿如此。萧友梅辞世的日期应是一九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