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格律

出版说明

  词兴于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但和代的音乐繁荣分不开的。在代,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西域音乐已经大量传入,民间歌曲也很发达,故《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种西域音乐和民间歌曲结合后,创制出无数动听的新乐曲,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流行。词的产生和创作,主要就是配合这种新型的乐曲,因而当时把词叫做“曲子”或“曲子词”。

  由于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的特点。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它的固定形式。为了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是长短不齐的,韵位也是参差不同的。为了配合乐曲的音调,加强乐曲的音乐性,词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有些还要分四声。由于词必须受声律的约束,所以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

  这些严格的声律,使词比诗更具有音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词的每个曲调都表现一定的声韵,表达一定的情感。前人作词,如写豪情壮怀,就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沁园春》等一类慷慨激昂的曲调;如写绵邈深婉之情,则用《满庭芳》、《木兰花慢》等一类和谐婉约的曲调。这样,就能达到声文并茂,增强艺术感染力。

  词到了南宋,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不复歌唱了,但这种“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的方法,依然一直为后世所应用。

  词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之一,为了进行研究和批判继承,就必须了解它的格律。龙榆生先生的遗著《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词体制格律的书。本书共收词牌一百五十馀调,其中大多数是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如某些领句字应用去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和“变格”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词的体制格律。同时,书中所列举的作品,虽然只是作为例子来引证,因所选的词多数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所以本书也可作为词的选本。当然,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必须运用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有批判地加以继承。

  本书是龙榆生先生在大学讲授词的讲义,原名《唐宋词定格》。张珍怀龙厦材同志对本书作了整理校勘,张珍怀同志并编辑《词韵简编》附于书后,以供读者参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三月

《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
听琴斋主人制作(更新于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
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longyusheng.org粤ICP备15040392号